精彩评论








圆明园这座“万园之园”的遗址公园,藏着中国历史的伤疤和荣光,漫步其中断壁残垣倾诉着昔日的辉煌与如今的沧桑,空气里弥漫着青草香和泥土的气息,耳边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这里不是普通的公园而是一部立体的历史教科书,你敢来挑战吗?
其实吧许多人去了圆明园,也就是走马观花拍几张照,根本不知道那些石柱子背后藏着多少故事,我去年去的时候亲眼看到一群游客对着西洋楼遗址指指点点,却不知道这些建筑融合了中西风格,当年可是花了大价钱建的。不过话说回来谁又能怪他们呢?毕竟圆明园的历史太厚重了,一两天根本消化不了。
你有没有此类经历?跟着人群瞎转悠结果关键景点都没去成。圆明园面积有347公顷相当于500个场不规划好路线根本玩不转。我给你支个招第一天从东门进重点看西洋楼遗址和福海区域;第二天从南门进,逛万春园和绮春园,这样能避开70%的拥挤人群。记得提早在公众号预约门票不然现场排队得花2小时。
实用Tips圆明园导览图上面标注了遗址分布和步行时间比问路靠谱多了。
拍照打卡无可厚非不过你有没有想过,那些石柱子为什么是歪的?其实啊当年英法联军烧园时这些石头是被火烤变形的。站在大水法遗址前你能感受到180度的视觉冲击——那些断裂的石雕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像是在倾诉着历史。我去年去的时候看到一位老先生对着残垣泪流满面,他说:“这些石头比我的命还老。”这话真让人心酸。
必看遗址 | 历史 | 拍照技巧 |
大水法 | 乾隆年间修建融合中西建筑风格 | 清晨逆光拍能凸显石雕纹理 |
观水法 | 皇帝观赏喷泉的观景台 | 带无人机拍全景震撼效果加倍 |
其实吧圆明园最绝的不是那些残破的建筑,而是它的水系。福海面积有28公顷相当于40个标准泳池!我提议你租条小船划一划,微风拂过水面你会突然理解为什么乾隆会这么爱这里,不过记得避开11点-15点的高峰期不然排队划船要等30分钟,对了夏天去的话水面上会有成千上万只蜻蜓简直像在拍科幻片!
你有没有发现景区里的餐厅总是又贵又难吃?圆明园虽然不是传统景区,但游客也多。我去年去的时候看到有人在遗址旁啃面包,其实完全没必要。公园南门外的圆明园农家院性价比超高人均40元就能吃到地道的农家菜,而且老板是当地人还能给你讲些圆明园的野史。不过记得提早打电话预订,不然周末经常满座。
吃货指南:圆明园的酸汤鱼和烤虹鳟鱼必点。这两道菜是圆明园特有的别的地方吃不到。
其实啊光看石头多没意思,圆明园现在有5个主题展览馆里面藏着大量珍贵文物复制品,我强烈提议你花2小时逛圆明园展览馆那里的3D投影能还原当年盛景比看纪录片还震撼。不过记得避开下午4点后许多讲解员会提前下班。对了每个月第一个周六有免费导览比你本身瞎逛强多了。
圆明园的历史不该只是书本上的文字,而应成为你能触摸、能感受的真实存在。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圆明园遗址能成为5A级景区?其实啊这里每年接待500万人次游客已经成为北京最关键的历史教育基地。不过说实话我有点担忧过度开发会毁坏遗址。听说最近有计划在福海区域恢复3处水景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我觉得圆明园应保持它的原始沧桑感毕竟这才是历史最真实的模样。
其实啊圆明园的争议从来就没停过。有人主张重建说这样能够重现历史;有人持续保留现状,认为残缺才是美的,我去年参加了一个圆明园论坛,听专家分析重建成本高达200亿元而且很多建筑技术已经失传。不过话说回来要是完全保留现状年轻一代会不会觉得太枯燥?这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疑问。
你有没有发现圆明园每个季节都有不同魅力?春天3万株海棠花开夏天荷花满池秋天银杏大道金黄一片冬天残雪覆盖石雕,有种别样的孤傲美,我去年冬天去看到一位老画家对着黄花阵遗址写生他说:“此类冷冽中的宁静只有冬天才能感受到。”这话真让人回味。
其实吧圆明园不只是白天才好看。每年6-8月有夜游活动灯光照亮残垣断壁,那种感觉太震撼了,我去年带家人去8点半的灯光秀让15岁的侄女直呼“比迪士尼还酷”。不过记得提前一周在小程序预约,不然5000个夜游名额一抢而空。
夜游小贴士:带个三脚架拍夜景记得穿亮色衣服不然在黑暗中简单迷路!
两天的圆明园之旅你会突然明白为什么这里被称为“万园之园”。那些残破的石雕、清澈的湖水、飘落的海棠花瓣,都在诉说着一个帝国的兴衰。当你站在大水法前你会感受到历史的重量这感觉比看一百部都来得真切。别再犹豫了赶紧规划你的圆明园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