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大家好,我是小王,一个典型的“过来人”,这次带队从宣城出发,组织了一趟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团体游。说真的,出发前我还挺忐忑的,毕竟圆明园这地方,历史厚重,情绪复杂,带团过去,怎么引导大家感受,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旅途结束,收获满满,感觉这次旅行,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咱们是从宣城出发的,一大早,大家就在站集合了。看着大家提着行李,脸上带着期待又有点好奇的表情,我心里也暖暖的。这次团里大多是第一次来北京,特别是圆明园,很多人可能只在书本或上见过。
上了,大家刚开始还有点拘谨,后来就慢慢熟络起来了。我旁边坐的是李阿姨和她的孙子小明。李阿姨一路上都在跟小明讲她年轻时候的故事,“那时候啊,我们出门可没这么方便,去趟县城都算大事了……”小明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插句话。这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交通也不发达,去趟远方亲戚家,坐大半天汽车是常事。现在交通便利了,但也少了那种长途跋涉的期待感。
上,我还组织了个小游戏,让大家分享自己最想去北京看的景点。结果不出所料,圆明园是呼声最高的一个,还有长城、故宫。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车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抵达了北京。一下,北京的空气就扑面而来,感觉和宣城不太一样,带着点尘土味,但也是那种让人兴奋的味道。
坐上大巴,一路向北,车窗外的高楼大厦飞驰而过。导游小张开始给大家介绍圆明园的历史,“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可惜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听到这里,车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大家似乎都意识到,这不是一个轻松愉快的景点。
抵达圆明园遗址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片广阔的湖面和散落在各处的残垣断壁。说实话,第一次来圆明园,我的心情也是复杂的。看着眼前的一切,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
首先我们参观了西洋楼遗址。那些残破的石柱和雕塑,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辉煌与劫难。我记得有个年轻的姑娘,站在一处断壁前,久久不语,眼里泛着泪光。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历史的沉重。
接着是福海区域。湖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但岸边那些散落的石块,又让人心头一紧。导游小张指着远处说,“当年这里可是有精美楼阁的……”小明忍不住问,“那它们怎么没了?”小张耐心解释了历史原因,小明的眉头皱了起来,“太可惜了!”
我们还去了安澜园和狮子林的遗址。虽然只剩下一些轮廓,但通过导游的讲解和想象,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巧思和精致。我注意到,李阿姨不时拿出手机拍照,“拍下来,回去给邻居看看。”
在参观过程中,我发现一个现象:大家都很安静,不像在其他景点那样喧闹。这可能就是圆明园的特殊之处吧,它不仅仅是一个景点,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个民族的记忆。
说实话,每次来圆明园,我的心情都不一样。这次带团来,更是感触良多。看着大家或沉思、或叹息、或愤怒的表情,我知道,这段历史给大家带来了触动。
记得在大水法遗址前,我们停留了很久。那几根孤零零的石柱,在夕阳下投下长长的影子,显得格外苍凉。有位游客说:“真没想到,这么美的园林,会变成这样……”是啊,谁又能想到呢?历史的无情,往往超乎想象。
但圆明园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毁灭。它也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更要努力发展,让悲剧不再重演。就像小明在回去的路上跟我说:“王叔叔,我以后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建设,不能让别人欺负我们!”听到这话,我心里暖暖的,觉得这次旅行,真的值了。
这次从宣城到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团体旅游,虽然只是短短几天,但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不仅看到了历史的遗迹,更感受到了历史的重量。
回宣城的上,大家依然在讨论着圆明园。有人说下次还要来,看看修复后的样子;有人说要带孩子再来,让他们也感受一下。这让我觉得,这次旅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观光,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文化的传承。
如果你也想去圆明园,我建议:
1. 做好心理准备,这里不是一般的公园,而是一处遗址。
2. 安排充裕的时间,慢慢走,细细看,感受历史的沉淀。
3. 提前了解一些历史,这样参观时会有更深的体会。
圆明园值得一去。它可能会让你感到沉重,但也会让你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希望我的分享能对你有所帮助!祝大家旅途愉快!😊
时间 | 行程 |
第一天 | 宣城出发,乘坐前往北京 |
第二天 | 抵达北京,游览圆明园遗址公园 |
第三天 | 游览其他景点(如长城、故宫等),返回宣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