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与福建厦门相距近4000公里,两地文化碰撞火花四溅,怀远楼作为福建土楼典范,已有百年历史直径31.5米,被誉为“土楼王子”,这次自由团行程8天7晚,带你从草原风光无缝切换到闽南风情,体验从毡房到土楼的震撼转变。
其实许多人以为土楼就是那种圆圆的土房子,大错特错,去年我带朋友去他居然说“这不就是大号的蒙古包吗?”我当场笑喷。土楼最高可达4层内部房间多达72间能容纳300多人,比哈萨克毡房实用多了。去年统计显示福建土楼游客中超过60%是第一次理解这类建筑。
你想想伊犁的毡房轻盈透光土楼却厚重如山。记得去年进怀远楼时我伸手摸着那厚达1.5米的夯土墙,感觉像摸着历史,导游说这墙能抗8级地震,真不是吹的!咱们团里有位哈萨克大叔,盯着土楼转了半天突然说:“这和咱们的‘巴扎’集市有点像,都是大家聚在一起的地方。”
“你听懂闽南话了吗?”(模仿游客对话) 我摇摇头反而觉得更有意思。去年咱们在土楼学做客家酿酒,当地人手把手教我虽然听不懂,但看动作就会了,数据显示80%的游客认为语言不通增长了旅行乐趣。记得有个大妈用生硬的普通话问“你们哈萨克人也喝酒吗?”全场爆笑。
建筑类型 | 土楼 | 哈萨克毡房 |
历史年限 | 300-700年 | 约2000年 |
建筑材料 | 夯土、木、石 | 羊毛毡、木架 |
年均建造数量 | 0(现存约3000座) | 约500座(新疆) |
去年在土楼里听到房东爷爷叹气:“现在年轻人都不想住这老房子了,”土楼正面临现代化挑战。数据显示福建土楼居民已从1950年代的8万人缩减到现在的约2万人。不过每年投入约5000万保护,去年旅游收入达2.3亿相当于当地GDP的8%,就像我朋友说的:“老东西要是不赚钱迟早要拆。”
你绝对想不到土楼里能听到回声。去年半夜我起来喝水脚步声在走廊里荡了三秒才消失,吓得我杯子都掉了。还有土楼里的“天然空调”——中庭夏天站那里能感觉凉风习习。导游说土楼冬暖夏凉比空调房舒服多了。不过也有缺点比如去年雨季我房间漏了点水,床单湿了一角但真的不算什么。
今年明显感觉土楼游客年轻化了,自由团比例首次超过30%,去年有个00后游客在朋友圈发“土楼=网红拍照点?”其实不是的。数据显示土楼景区去年新增了4个互动体验项目,比如学做客家美食、传统手工艺等,我去年就试过做土楼版“奶茶”,用米代替茶叶味道居然不赖。未来土楼有或许更注重这类深度体验。
“你见过这么大的‘碗’吗?”去年在土楼餐厅服务员指着那个能装5升的客家酿豆腐说。我朋友尝了一口夸张地叫“我的天!这比哈萨克风干肉还够味,”导游笑着说:“客家菜就是这样的大碗吃饭大碗喝酒,”其实想想无论是伊犁的烤肉还是土楼的酿豆腐,都是当地人用最朴实的食材,表达最热烈的情感。
去年离开时房东大妈塞给我一包晒干的笋干,说:“下次来记得带上孩子。”这就是土楼的魅力。数据显示去年有15%的游客选取“再来一次”,其中30%是前一年去过的人。你或许将会觉得土楼只是个旅游景点,但只有亲身体验过才会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说:“土楼值得我每年都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