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从世界屋脊拉萨到海滨小村曾厝垵,两天时间你真能看透什么?别傻了这就像指望看个就学会拍一样天真,但要是你真的只给两天,这趟“南辕北辙”的旅程,能让你看清的恐怕不是风景,而是本身那颗躁动又焦虑的心。
你扪心自问是不是总觉得本身能“看透”点什么?比如去趟拉萨就能悟出人生真谛?去趟厦门就能找到诗和远方?其实我以前也这么想,不过当你真的从布达拉宫脚下直奔曾厝垵的小巷,你会发现所谓的“看透”,许多时候只是自欺欺人,两天时间连当地人的早餐都没吃理解,还“看透”?
你算过吗?从拉萨飞厦门单程至少5小时加上路上折腾,一天就没了,剩下的24小时你还要挤进布达拉宫(每天限客8000人,排队2小时起步)、大金瓦寺(人均停留1小时),再飞到厦门晚上7点才到。第二天你还得早起去鼓浪屿(岛上人流量高峰期达3万人),中午再杀到曾厝垵(周末游客日均5万+)。你告诉我这哪里是旅行这分明是“赶场子”大赛。
景点 | 人均停留时间 | 排队时间 |
布达拉宫 | 1小时 | 2小时 |
鼓浪屿 | 3小时 | 1小时 |
你有没有这类体验?在拉萨你被转经筒的嗡嗡声,想找点“灵魂”;到厦门,又被小贩的吆喝声吵醒,想找点“烟火气”。其实你既想当苦行僧又想当吃货,结果呢?在布达拉宫门口拍张照,是另一个游客伸出的杆;在曾厝垵小吃街,你一边吃沙茶面一边刷手机,看着朋友圈里别人在拉萨晒经幡。
你知道吗?这类“精神式旅行”,80%的游客都有!
从海拔3650米的拉萨到海拔几米的厦门,你的身体在经历什么?高原反应还没缓过来就直奔鼓浪屿的石板路(单程步行2万步起步),晚上再挤进曾厝垵的窄巷子。其实我去年就这么干过结果第二天腿肿得像猪蹄,在厦门的酒店床上躺了半天,连海鲜都没力气吃。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旅行越来越像“网红打卡”?在拉萨你非要在八廓街买那个标价500实际值50的转经筒;在厦门,你非要去那家排长队的沙茶面,其实隔壁巷子那家更正宗,其实你被小红书骗了被大众点评绑架了,所谓的“看透”不过是照着攻略走了一遍“网红景点流水线”。
小贴士:曾厝垵最值得去的不是网红店,而是凌晨4点的菜市场!
从拉萨到厦门你的钱包经历了什么?在布达拉宫你被导游忽悠买了3800块的冬虫夏草;在鼓浪屿,你被小贩骗着买了200块的海蛎煎;在曾厝垵,你又被奶茶店员忽悠办了张会员卡,其实这趟“两天看透”之旅,人均消费至少3000块其中至少30%是智商税。
你有没有这类经历?在拉萨你被布达拉宫的庄严感动得想哭;到厦门,又被曾厝垵的文艺小清新感动得想笑。其实这都是情绪操控。导游说这是“信仰的力量”,商家说这是“情怀的体现”,你呢?你只是被安排好的情绪过山车玩了一遍。
数据解释一切:布达拉宫游客平均停留时间1小时,拍照时间占40%。两天时间从世界屋脊到海滨小村,你得到了什么?一张朋友圈炫耀的定位?一个被商家收割的空钱包?还是一张被旅行社精心好的“看透”证书?其实你什么都没得到反而丧失了——丧失了在拉萨悠闲转经的时间,失去了在厦门慢慢品茶的空间。
两天时间你唯一能“看透”的,是自身的浮躁。
你有没有想过此类“两天看透”的旅行模式,未来会怎么样?其实我已经看到了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着手谢绝此类“打卡式”旅行,转而选取“慢旅行”。比如有人会在拉萨待一周体验真实的藏族生活;有人会在厦门住一个月,研究当地的海鲜市场。此类“反潮流”的现象,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你还在执着于两天“看透”吗?其实真正的看透从来不需要赶路。就像我在曾厝垵的民宿老板说的那句闽南话:“慢慢来好茶都是慢慢泡出来的。”
从世界屋脊到海滨小村,两天时间你真能看透什么?别傻了这就像指望看个就学会拍一样天真!但假使你真的只给两天,这趟“南辕北辙”的旅程,能让你看清的恐怕不是风景,而是自身那颗躁动又焦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