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站在怒江边,水声震耳欲聋风刮得脸生疼,突然抬头看见大雁塔在夕阳下闪闪发光——这感觉,比看十部旅游纪录片还真实。一个人的旅行能从狂野到文艺跨度大到你质疑人生。
其实吧许多人心里都堵着事儿怕路上出事?怕一个人无聊?怕钱不够花?不过你看去年全国有超过2000万人选取独自旅行,其中年轻人占比67%。说白了不是你一个人怂是大家都怕,但有人还是冲了。
化解方法先从短途着手比如周末去隔壁城市适应一个人找路、吃饭、订酒店,你会发现最难的是出发那一步走起来就没那么可怕了。
怒江那地方空气是辣的,声音是炸的你站在悬崖边,手机信号都没了——这时候你肯定想早知道带个伴了,不过呢当地人骑摩托过江才5块钱,你打车要50这对比是不是让你突然觉得自身挺“硬核”?
项目 | 跟团 | 自由行 |
时间自由度 | 差 | 好 |
成本 | 人均2000元 | 人均1500元 |
化解方法离线地图备个充电宝带张实体交通卡,其实最怕的不是没信号,是没筹备好应对没信号。
你肯定算过账高铁从昆明到西安只要8小时,走滇藏线得3天!不过你想想那3天里你见过雪山在头顶融化,见过牦牛比车跑得快见过藏族小孩追着你的车喊“扎西德勒”——高铁见过啥?一杯泡面和邻座抠脚的大汉。
应对方法别总盯着时间表有时候“慢”才是风景。比如在理塘住一晚第二天看日出比赶路强多了。
其实吧大雁塔那地方没啥特别的,就是块砖头垒的塔。不过你一个人站在塔下,周围都是游客突然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再想想玄奘当年走32年才取回真经——这时候你会不会觉得,自身这点孤独算什么?
应对方法:带副耳机听点佛系音乐,感受一下“文化震撼”。其实旅行就是不断给自身找感动的机会。
你肯定幻想过:住青旅能认识各种有趣的人,比如徒步去尼泊尔的背包客,比如辞职环游世界的程序员,不过现实是大多数人白天玩晚上回青旅刷手机,连隔壁床是谁都不知道。
应对方法自觉搭话哪怕只是问“附近哪里有便利店”,数据显示自觉社交的人能多认识3倍旅伴!你肯定背过那种“万事俱备”的包:充电宝、转换插头、眼罩、保温杯、三套衣服……不过怒江的泥巴能糊掉你的手机,西安的太阳能晒爆你的保温杯——最后发现,能救你的只有身份证和钱。
应对方法:减负!减到你觉得“再少就危险”为止。其实旅行是学会“断舍离”最快的方法。
其实吧现在00后已经把“一个人去远方”当成毕业礼物了。对比2010年现在独自旅行人数增长了400%!不过争议来了:一个人旅行是追求自由,还是逃避社交?你看那些在青旅狂欢的人,和在家刷短视频的人到底谁更孤独?
化解方法别想那么多出发再说。旅行本就不是用来证明什么的,是用来感受的。
你或许会忘掉路线忘掉酒店名字,但忘不掉的是怒江边啃苹果时吹的风,是大雁塔下突然响起的钟声,是回程路上耳机里那首歌突然让你热泪盈眶。
化解方法:多拍照少刷手机,旅行是收集“活着”的证据,不是拍给别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