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圆明园遗址公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曾是清朝皇家园林的精华所在,这里承载着“万园之园”的美誉,也曾经历1860年英法联军的大火浩劫,如今它以断壁残垣倾诉着历史的沧桑,每年吸引超过200万游客前来凭吊,漫步其间你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过去。
你有没有发现每次周末去圆明园,人都挤得像沙丁鱼罐头?其实我也一样上个月带孩子去光进门就排了半小时队,北京周边的景点里圆明园的周末客流峰值能达到工作日的3倍多,这数据真是扎心,不过话说回来谁不想找个周末放松呢?
其实季节选对了体验天差地别,我去年秋天去那满地金黄的银杏叶简直美哭了,据园方统计10月的游客满意度高达92%,比7月的暴晒天高出整整20个百分点,不过北京这天气说变就变你可得做好心理筹备。
你有没有试过摸那些残破的石柱?其实那感觉特别奇妙指尖传来的冰凉却让你莫名感到一阵温暖,就像上次我扶着十二兽首的残迹,导游说当年它们可是纯铜铸造的,价值连城啊。不过现在只剩几块碎片,真让人唏嘘。
其实这几年我留意到游客拍照的办法变了。以前大家只拍风景现在更多人会拍那些修复痕迹。上周我听到旁边两位大妈聊天:“你看这石头缝里的新水泥,解释还在修复呢。”此类变化挺有意思的,你说是吧?
区域 | 西洋楼遗址 | 大水法 | 福海残迹 |
游览时间 | 40分钟 | 20分钟 | 1小时 |
游客满意度 | 4.2/5 | 4.7/5 | 4.5/5 |
你有没有想过圆明园到底该不该重建?其实这是个老话题了。我去年参加一个讲座专家说完全重建需要200亿,而且会丧失历史原真性。不过旁边一位老先生反驳:“现在连复制品都算不上,就是个空壳子!”此类争论真让人纠结,你说呢?
其实我有个霍邱老乡他在北京开出租车。上周他跟我吐槽“带客户去圆明园客户说这破地方有什么看头?我当时真想掀桌子!”不过转念一想不是每个外地人都掌握这段历史,我提议他筹备个小册子,讲讲火烧圆明园的故事,效果还真不错。
小贴士提议从东门进避开西门的拥堵你有没有留意到圆明园的安静和嘈杂并存?比如大水法遗址那片游客拍照喧哗声不绝于耳;但走到福海残迹深处,又能听到风吹过芦苇的沙沙声。这类对比特别强烈上次我带学生去他们都说“好像能听见历史在说话”,我觉得这话说得特形象。
其实依照我的观察圆明园的年轻游客比例在上升。今年上半年数据显示25-35岁游客占比首次突破40%。不过园方也表示教育团体预约量下降了15%。这类变化挺耐人寻味的,你说是教育形式变了还是年轻人更愿意掌握历史了呢?
记住啊去圆明园不只是看风景,更是感受历史。
就像上次我在残碑前驻足,旁边一位老奶奶说:“孩子多拍点照片别让历史被遗忘。”这话我记到现在。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许多游客用手机扫描石碑上的二维码?其实这是园方去年推出的“数字圆明园”项目。数据显示参与数字导览的游客满意度提升了23%。不过我上周去手机信号居然时断时续,真是哭笑不得。这类科技与历史的结合,确实挺有意思的。
其实说到底圆明园最打动我的,还是那种残缺的美。就像上次夕阳西下金光洒在断壁上旁边一对情侣说:“这比完整的还震撼。”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历史就该这样活着,不是吗?
编辑:北京旅游-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gonglue.guanxian.org/beijingwa/6843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