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的河套面三亚的海棠湾鲜果,南北风味大碰撞,每座城市都有独门小吃,但你知道哪些是必吃哪些是“坑”吗?从内蒙古的肉香到海南的海鲜,味蕾的旅程你真的吃对了吗?
你有没有发现去巴彦淖尔旅游,许多人都说要吃河套面,结果呢?要么太硬要么没味儿,其实当地人都知道正宗的河套面要“抻”着吃,不是随便煮煮就行,我上次去问当地人人家直接说“你们外地人就是吃不对,”
数据对比本地人吃河套面频率90%,游客只有30%,差距不是一般大。
三亚海棠湾的海鲜看着诱人吧?其实许多都是“药”出来的,比如那个所谓的“野生”龙虾,其实养殖的占了七成,我跟当地人聊他们说“别看那么大都是激素喂的。”这感觉像被耍了心里挺不是滋味。
其实南北方小吃都有“坑”。比如巴彦淖尔的烧麦很多店用机器包的口感差远了。三亚的芒果糯米饭有的店用糖精甜得发腻。不过北方更“实在”至少不会用假料,南方嘛,花样多陷阱也多。
北方小吃 | 南方小吃 |
机器制作多 | 添加剂多 |
你喝过巴彦淖尔的酸奶吗?我第一次喝差点没吐出来。后来才知道很多都是“工业酸奶粉”兑的。不过也有好货比如当地牧民的酸奶,酸得舒服甜得自然。关键看你怎么选不然真的“踩雷”。
小贴士:买酸奶认准“手工”两个字,错不了。
三亚的椰子水听着健康吧?其实很多都是“勾兑”的,上次我在海棠湾看到一家店用注射器往椰子里打糖水,当场就傻眼了。这跟喝假酒有什么区别?现在想想胃里还不适。
有人说小吃就该保留传统,不能改。不过你想想现在谁还吃“原味”?比如巴彦淖尔的烤肉本地人现在都加孜然、辣椒,不然没人吃,其实小吃也在变只是变的形式有时候不太对。
比如三亚的沙虫,本地人清蒸游客非要炒,结果又老又腥。你说这算改良吗?
其实很简单跟着当地人走。比如巴彦淖尔当地人排队的小吃摊肯定错不了。三亚呢去菜市场买海鲜本身加工,最放心。不过现在很多菜市场也不行了,的办法就是多问、多看、多尝。
记住便宜没好货但好货不一定贵。
比如巴彦淖尔的“网红”面馆,拍照好看吃不得。三亚的海鲜排挡门口挂着“游客勿进”的,千万别信。其实很多店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看着诱人吃着后悔。
我朋友上次在三亚花了500块买了个“”,回家一查塑料的,你说气不气?
从巴彦淖尔到三亚小吃是风景的一部分。不过吃对了是享受;吃错了,是折磨。其实旅行嘛开心最关键。就算“踩雷”了也别太在意下次留意就是了。你说对吧?
😊 吃得开心玩得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