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你是不是也这样想黄龙风景好去了就值了,但其实许多人去了之后才发现,不是所有风景都值得你掏腰包去折腾。
我就是那个“踩坑”后才理解的过来人,你或许觉得黄龙是“人间仙境”,但真去了才知道它和你想的不一样。
今天我就用亲身经历带你看看从桐城出发去黄龙,到底要怎么筹备别再被网上那些“美图”骗了。
其实我起初也是被朋友圈里那张“九寨沟同款”的照片吸引的,结果到了黄龙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不过别急着舍弃,只要准备得当黄龙还是值得一去的。
从桐城到黄龙最常见的是坐高铁到成都,然后转车去松潘或是茂县,再坐大巴到黄龙景区。
其实这类路线太绕了,而且时间成本太高简单累垮。
我提议直接飞成都然后找当地包车或是拼车,省下一天时间多玩点别的地方。
比如我那次飞机落地成都,直接打车到黄龙比坐高铁快两倍,还省了中转时间。
数据对比一下高铁+大巴大概需要8小时,而包车+飞机只需要5小时左右。
别让交通耽误你的行程,选对途径效率翻倍。
黄龙景区门票170元索道单程90元,往返180元。
说实话这个价格确实有点贵,尤其是要是你没提早买票,现场排队还要等很久。
我之前就是没提早订票,结果在门口排了半小时队,差点错过第一班缆车。
提议你提早在或携程上订票,不仅能省钱还能避开高峰时段。
不要信任景区门口卖的“套票”,许多都是假的还贵。
我朋友就因为贪便宜买了个“优惠票”,结果进去后被查出来是假的,被罚款了。
别图便宜安全第一。
黄龙海拔在3000米以上许多人一上去就头晕、恶心、呼吸困难。
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刚进景区就感觉头昏脑胀,走路都晃。
其实高原反应不是开玩笑的,有些人甚至会休克。
我后来才知道提早吃红景天、保持体力、别剧烈运动,能有效缓解高反。
而且别喝太多水,反而会加剧身体负担。
我那次因为喝了太多水,结果第二天更不适。
高反不是小事一定要重视。
黄龙早晚温差大白天或许20度,晚上就降到5度以下。
我那次穿了短袖和薄外套,结果下午就着手发抖。
其实带厚一点的外套、防风裤、保暖鞋,是务必的。
我后来总结了一个穿衣公式:一层内搭+一层保暖+一层防风。
这样不管天气怎么变都能应对。
而且别怕麻烦,多带几件衣服比临时借别人强。
有一次我朋友没带够衣服,只能借我一件羽绒服结果他冻得直哆嗦。
别把天气不当回事。
黄龙那边饮食比较简单,基本是炒菜、面食、火锅。
我那次吃了一顿火锅结果第二天拉肚子。
其实别吃太辣、太油腻的东西,肠胃受不了。
我后来学会了选取清淡一点的餐馆,或自带部分干粮。
比如我带了压缩饼干和矿泉水,关键时刻派上大用场。
还有别随便喝山泉水,有可能不干净。
我朋友就因为喝了山泉水,第二天住院了。
饮食要谨慎别为了省钱牺牲健康。
黄龙景区很大而且导航不太准,很简单迷路。
我那次本来想去一个观景点,结果走了半个多小时还没找到。
其实景区有导览图,提前打印出来。
或找个当地的向导能省不少力气。
我后来跟了个本地导游,不仅找到了拍照点,还知道哪些地方人少。
别靠本身瞎逛浪费时间。
有时候花点钱请个导游,反而更实惠。
黄龙景区大部分地方没有信号,连都发不出去。
我那次拍了许多照片结果没法发朋友圈,心里特别失落。
其实能够提前离线地图,或带个移动WiFi。
我后来买了个便携式WiFi,虽然贵点但关键时刻能救命。
还有别依赖手机导航,带上纸质地图更靠谱。
有一次我手机没电了幸好有地图,不然真不知道怎么回酒店。
信号难题不能忽视。
很多人去黄龙只安排一天,结果匆匆忙忙啥也没看清楚。
我那次就是这么做的早上出发,晚上回来感觉像在赶集。
其实至少安排两天时间,才能真正感受黄龙的美。
第一天去景区第二天能够去周边的村落,或泡个温泉放松一下。
我后来更改了行程慢下来,反而更享受。
别为了打卡而打卡旅行是来放松的。
别以为去黄龙只是看风景,其实是一场全方位的挑战。
从交通、住宿、饮食、装备到心理准备,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疑问。
若是你没做好功课有可能浪费时间和金钱,甚至作用心情。
其实黄龙很美,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去。
若是你是那种喜爱轻松旅行的人,或许黄龙不适合你。
但假使你愿意花时间准备,黄龙绝对值得你去一次。
别再被网上的美景骗了,真正的好风景需要你用心去发现。
你准备好迎接这场“高原之旅”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