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从焦作出发一路向西,跨越3000多公里的距离最终抵达拉萨,大昭寺这座藏传佛教的圣地每年吸引着数百万信徒和游客,这里的转经筒日夜不息,经幡随风飘动空气中弥漫着酥油香,你筹备好了吗?
其实许多人对大昭寺的认知还停留在“必去景点”的层面,你有没有想过这里的历史比你想象的更久远?比如它建于公元7世纪比布达拉宫还早300多年,不过真正走进去你或许连方位都分不清,更别说理解那些壁画和佛像的含义了,别急慢慢来。
大昭寺门口每天平均有5000人排队入场,高峰期甚至超过8000人,你站在队伍里前面的人头攒动后面的人还在不断涌入,其实此类拥挤感让人有点窒息,不过当你看到转经的老人和磕长头的信徒,又会觉得这一切都值得。比如我上次去看到一位老奶奶,一步一跪,从早到晚你说震撼不震撼?
时间段 | 人流量 | 感受 |
上午9点 | 约3000人 | 尚可接纳 |
下午2点 | 约7000人 | 相当拥挤 |
走进大昭寺最让人难忘的就是那些长明的酥油灯。你伸手去摸还能感觉到灯罩的余温。其实这些灯24小时不灭靠的是信徒的捐赠。比如我看到一位游客说“这灯亮了1000多年比我的寿命长多了。”确实这类跨越时空的相连感,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的。
大昭寺外的转经筒大的有3米高,小的也能握在手里。你转一下听到“嘎吱”的声音心里会不自觉地跟着默念。其实每个转经筒里都藏着一卷,转一圈相当于念了一遍。不过现在许多人只是随便转转,真正用心的人不多。比如我旁边的小伙子一口气转了100下,累得直喘气你说这算不算虔诚?
大昭寺的壁画你仔细看,会发现许多细节。比如有的画着释迦牟尼讲经,有的画着当地人的生活。其实这些壁画已经存在了800多年,比许多的博物馆还老。不过现在许多地方已经模糊不清,需要你凑得很近才能看清,比如我上次差点被画里的小狗逗笑,你说神奇不神奇?
“你看这个佛像眼睛好像会动。”
“真的假的?我怎么看不出来?”
“你多看一会儿就知道了,这里的东西你得慢慢感受。”
依据数据分析大昭寺的游客量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你想想再过5年这里会不会变成“人山人海”?其实此类趋势在所难免毕竟的旅游热度一直很高,不过这也提示咱们早点去,或错峰出行才是明智的选取。比如我提议你尽量避开和藏历年,不然你会后悔的。
大昭寺周边的商店你随便逛逛,就能看到卖唐卡、转经筒、纪念品的地方。其实此类商业化现象有人喜爱有人烦。比如我听到一位老藏民说:“以前这里很清净现在到处都是游客连经幡都卖得比庙里还贵,”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寺庙也需要资金保护。你说这算不算一种矛盾?
站在大昭寺的广场抬头看,蓝天白云,经幡飘动耳边是转经筒的转动声,其实那一刻你会觉得自身的渺小。比如我站在那里突然想起家里养的猫,它或许一辈子都没见过这样的地方。不过此类对比反而让心灵更加平静。你说这趟旅行值不值得?
从焦作到拉萨从人潮到静默,大昭寺的深度游你收获的不仅仅是照片。其实这里的故事需要你慢慢体会。比如下次再去你不妨找个角落,坐下来,听听风声感受一下,这或许才是真正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