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你是不是也这样?从果洛一路奔波到贵州黄果树,满脑子都是“我终于看到瀑布了”,结果一肚子的饿和失望,别急今天就给你掏心窝子说说,那些让你又爱又恨的小吃。
刚到黄果树看到路边一堆小摊,摆着“贵州酸汤鱼”、“辣子鸡”之类的招牌,你是不是秒变“美食猎人”?其实啊许多都是假的味道差得离谱,价格还贵得离谱,你花20块买个鸡腿回来发现比家里买的还难吃,真不是你不识货是他们太会骗人。
我有个朋友就是被这类“特色”骗惨了,吃完拉肚子最后还得去医院,你说气不气?所以啊别光看名字好听要先打听清楚。
黄果树那边最火的小吃之一是“丝娃娃”,听起来挺有民族风情但排队的人多得像春运,你等了半小时结果拿到手里只有几片菜叶子,肉都快凉透了,更气人的是有些店家为了赶时间直接把调料倒进塑料袋里,端给你。
我有一次实在忍不住直接问服务员:“你们这菜能吃吗?”她居然笑着说“当然能够只是没那么新鲜,”你看看这是什么服务态度?
许多人以为贵州小吃都是香辣过瘾,其实不然。有些地方的辣椒根本不是那种“香辣”,而是“辣到灵魂出窍”,尤其是果洛人口味偏清淡一不小心就被辣哭。
我表弟去了黄果树点了一碗“肠旺面”,结果辣得他直冒汗脸红得像个番茄。他说:“我以为是特色结果差点把我送走。”你懂吗?这不是美味是折磨。
在黄果树周边很多小摊贩都会用“本地人推荐”“老板娘特制”来吸引游客,其实呢他们卖的都是半成品甚至有的是隔夜的。我亲眼见过一个阿姨把前一天剩下的烤豆腐重新翻炒,然后卖给游客。
有一次我问她“这个豆腐怎么这么硬?”她说“那是咱们传统做法。”你信不信?我都不信。
贵州有很多“民族风味”的小吃,比如“苗家酸汤鱼”“侗家糯米饭”,听着就很有文化感。但你要是真吃了也许会大失所望。有些所谓的“民族风味”,其实就是普通菜加点辣椒。
我之前在黄果树附近吃过一次“苗家酸汤鱼”,结果汤是酸的鱼是腥的,味道跟老家的腌鱼差不多,但价格翻了三倍。你想想这是什么体验?
黄果树景区周围的小吃街,价格高得离谱品质却一言难尽。一碗粉要20块里面只有几根粉丝肉都看不见。还有些店家故意把食材少放一点,然后加很多调料让你觉得“这玩意儿真够味”。
我有个朋友去那里花了80块买了一盘“辣子鸡”,结果鸡丁都没几块全是辣椒和油。你猜怎么着?她后来发朋友圈说:“这次旅行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什么叫‘被骗’。”
其实啊倘若你带点果洛的干粮或是零食,比如酥油茶、糌粑、风干牛肉,那在黄果树那边可真是“行走的宝藏”,不仅便宜还能解馋。
我有一次去黄果树就带了一包风干牛肉,边看瀑布边啃简直爽翻天。游客们看着我手里的“土味”零食,一脸羡慕。你看有时候“土味”才是王道。
现在很多人去旅游就想着“尝尝当地特色”,但往往忽略了安全和卫生。黄果树那边的小吃摊有些连基本的卫生条件都没有。
我之前看到一个摊位锅底都是黑的,油都是浑浊的旁边还有一只狗在跑来跑去。你敢信任吗?这就是所谓的“地道小吃”。
别再傻乎乎地跟着别人跑,去吃那些“假特色”“高价格”的小吃了。真正的美味不在景区而在街头巷尾,在当地人常去的地方。
下次去黄果树记得带上果洛人的“土味”,也带的判断力。别让一顿饭毁了你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