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到日喀则七日游?高原旅行太难?这些热词让你轻松玩转,
最近看到好多朋友在朋友圈晒张家口到的旅行照,配文都是“emo到飞起”、“血压飙升”这类词看得我直冒汗,我本身去年也差点尝试这个路线,结果刚到格尔木就高原反应发作直接“心态崩了”,后来发现原来高原旅行有这么多“黑话”和技巧,掌握了这些简直不要太爽。
高原旅行必备知识大盘点
1. 高原反应到底是个啥?
高原反应其实就是身体不适应高海拔环境的正常反应,表现为头痛、恶心、失眠这些症状,海拔越高越明显不是生病别慌,就像第一次吃辣会拉肚子一样,适应就好了,我有个朋友去拉萨直接躺酒店三天,后来发现是没做足筹备,太可惜了,其实提早一周着手吃红景天,上高速前喝葡萄糖水都能缓解许多,关键是放平心态别给自身太大压力😌慢慢来。
2. 为什么说“海拔每升100米,智商降2点”?
这其实是网友调侃但有一定道理,高海拔致使氧气稀薄大脑供氧不足确实会作用反应速度和判断力。我在纳木错就体验过导航设置了好几次都出错,差点走错方向。所以去高原一定要慢动作,多休息别做需要高智商的事情。比如我朋友在珠峰想玩飞行棋,结果发现怎么都算不清楚规则,笑不活了。提议带个简单点的扑克牌,玩个“拖拉机”此类低配游戏,保命要紧!
3. “备胎”策略为啥这么要紧?
高原旅行最怕的就是行程被打乱,所以“备胎计划”务必安排上!比如咱们原计划去珠峰,结果天气预报说暴雪立马改成去日喀则逛寺庙,完美避开“雪崩警告”。还有装备备胎比如带两副太阳镜,一副被风沙刮花了还有备用;带两个充电宝,防止一个没电,我有个同事更绝筹备了“高原零食包”里面全是牛肉干巧克力,说饿得快的时候能够应急,真是个好主意!
4. “氧气罐=续命神器”是真的吗?
这个要看情况。轻度高原反应确实用不上,但严重时绝对是救急神器。我上次在唐古拉山口看到有司机直接在车里备着,说万一翻车能救命。不过大家别乱买正规渠道采购价格在30-50元/罐不等。还有个冷知识高原氧气罐不是纯氧是压缩空气所以不会氧中毒。但别贪多一天别超过3罐否则反而会加剧反应。记得有个导游说他见过有人吸氧上瘾最后下了高原还觉得不习惯,🤣。
5. “慢进快出”原则怎么理解?
这是高原旅行最核心的技巧!上高原一定要循序渐进比如第一天海拔3000米,第二天不超过3500米让身体有个适应期。我有个驴友不听劝一天内从2000米冲到5000米结果直接高反进医院,血泪教训!下高原反而能够快部分,因为身体已经适应了。咱们团队有个藏族向导说:“像喝茶一样慢慢品味”特别有道理。别想着“一天玩遍”此类不切实际的想法,安全第一。
6. “防晒=保命”不是开玩笑
高海拔紫外线超恐怖我去年去珠峰时,没涂防晒霜的胳膊第二天就晒脱皮了,疼得嗷嗷叫,所以一定要带SPF50+的防晒霜每两小时补涂一次。帽子、墨镜、防晒衣一个都不能少。我有个女同事更夸张还带了医用冷敷贴说晒伤后能够敷,👍真是考虑周到。还有个小技巧高原地区雪地反光厉害,地面紫外线比天空还强,地上天上都得防!
7. “藏式美食=包”怎么吃?
高原地区吃饭是个技术活。藏餐虽然看着简单但都是高热量密度超赞。糌粑、酥油茶、风干牛肉这些看着油腻,但上高原后你会感谢它们。我第一次吃糌粑差点吐出来,后来发现加糖加奶喝着还行。还有个冷知识:高原地区吃饭一定要少食多餐每次别吃太饱,否则简单加剧高原反应。咱们团队有个胖胖的队友,第一天狂吃牛肉结果晚上高反严重,后来改成一天吃五小顿,反而好多了。
8. “数字高原”是什么新词?
这是最近流行的新词指利用各种APP和设备让高原旅行更轻松,比如离线地图、高原反应监测APP、氧气饱和度测量仪这些,我有个朋友还筹备了便携式制氧机说可以随时监测血氧含量,预防高反。还有个实用技巧:当地寺庙的开放时间表,避免白跑一趟。现在许多游客还用“高原打卡”登记行程比如在特定海拔点拍照发朋友圈,📸挺有意思的。不过要提示大家别为了打卡冒险安全才是王道!
高原旅行小贴士总结
留意事项 | 详细做法 | 关键性 |
---|---|---|
提早准备 | 红景天、葡萄糖、常用 | ⭐⭐⭐⭐⭐ |
行程安排 | 慢进快出备胎计划 | ⭐⭐⭐⭐ |
饮食留意 | 高热量易消化少食多餐 | ⭐⭐⭐⭐ |
防晒措施 | SPF50+每两小时补涂 | ⭐⭐⭐⭐⭐ |
心态更改 | 放轻松别焦虑 | ⭐⭐⭐⭐ |
高原旅行虽然有点难但掌握了这些技巧,简直不要太爽! 期待大家都能安全又开心地完成本身的之旅,✈️
精彩评论






责任编辑:婉清-景区管理员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